报告 | 全球区块链产业全景分析与2021年十大趋势展望
【联合发布单位】清华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区块链服务网络(BSN)、火币研究院
摘要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让整个世界度过了极其艰难的一年,深刻地冲击着全球的商业和生活秩序。全人类攻克时坚,局势日趋好转。对于区块链行业来说,20年纵然危机环伺,依托行业内外的努力,仍然取得了高歌猛进式的发展。本报告将全面深刻剖析2020年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以及2021年行业新趋势的展望。
2020年全球企业区块链支出规模达到40亿美金,相较19年接近翻倍。对比企业在IT领域的总支出,区块链行业的渗透率已增加到1%,仍有很高发展空间。从技术成熟曲线来看,区块链技术已经快要走出低谷期。同时,我们提出了包含公司热度、研究热度和网络热度3个板块16个指标的“区块链应用热力模型”,可以发现“区块链+金融”、“区块链+支付”和“区块链+数据服务”是2020年的TOP 3热门区块链应用领域。
全球各国央行数字货币推进迅速,目前全球约80%央行正在从事CBDC的研究、实验与开发,10%的国家已上线试点项目。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已在深圳、苏州开展3轮共计4000万元的区域内测,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国家也从观望转向积极研究。BIS、IMF、G7集团等国际组织也快速展开CBDC联合研究,推动建立国际合作与标准。
同时,加密资产原生和配套金融基础设施也正在成型。DeFi凭借DEX、借贷等七个板块,在链上锁定了超过300亿美金的加密资产,AMM等创新模型的引入,令其实用性相比19年大幅提高。全球向加密资产公司提供服务的银行已超30家,其中已披露直接参与托管、交易等业务的银行超10家;Paypal、Visa等支付巨头的介入,让加密资产支付日益方便。此外,加密资产借记卡发展迅速,超过20家团队和机构开始布局加密资产借记卡。
产业区块链同样稳步发展,形成了四大趋势。(1)配合“新基建”发展,区块链融合其他新技术开始发力;(2)政务、供应链、金融、数据等板块成为热门赛道落地加速;(3)一体机、底层网络设施(如BSN,星火链网,长安链等)、区块链芯片等配套设施不断涌现,联盟链快速发展;(4)资产上链萌芽发展,数字证券可能是全球资产上链的领头羊。
区块链底层技术也实现了关键突破。ETH2.0阶段0顺利落地,PoS质押量达250万枚,并正式将Layer2纳入发展路线图。以OP-Rollup、ZK-Rollup为代表的Layer2技术接连落地,帮助以太坊应用解决性能瓶颈,TPS突破至2000+,Layer2大规模推行迫在眉睫。20年超过15万枚比特币进入以太坊网络,相较去上年增长30倍,70%+流向头部借贷和DEX应用,成为历史上最大资产规模的跨链。同时,跨链明星底层平台纷纷落地,通用的去信任化互操作框架或先诞生在公链领域。基于IPFS的分布式存储网络主网上线,存储规模已达1.8 EB。
全球区块链的监管也取得了不错进展。20年以来,世界各国在区块链领域推出238项政策,产业发展、CBDC以及金融监管成为最主要关注领域,分别占比为33%、20%和17%。在国内,22省市在其政府报告中提出区块链产业发展规划。全球来看,受民众接受度增加、机构明牌进场影响,针对资产政策频繁出,态度以“合理引导”为主。从政策类别上看,已有专项法规地区如美国等,围绕监管建议和判例进行指引和解释,倾向于更新现有法规或制定新规。从监管领域来看,数字资产运营,发行及交易等行为相关政策数量最多,资产定性类政策反而显著下降,而与传统政策融合的监管政策,则主要围绕反洗钱及税收展开。
最后是我们对于2021年的十大展望,我们认为(1)全球CBDC研究测试继续升温,但多数大国暂时不会选择全面推行;(2)联盟链底层平台百花齐放,竞争开始加剧;(3)互联网巨头下场推动,百万级用户链上商业应用将会诞生(4)传统机构将加大投入,配置加密资产成为潮流;(5)加密银行新赛道将会火热,成为竞相争夺的桥头堡;(6)区块链独角兽获得上市最佳风口,上市潮或将来临;(7)加密资产和资产监管完善,更多国家为之立法;(8)DeFi整体资沉有望突破1000亿美金,但DeFi间未来竞争胜过合作;(9)跨链资产规模翻倍,跨链易用性提升;(10)Layer2成为链上应用标配,立竿见影解决性能刚需。
第一章 2020年区块链行业回顾
2020对于区块链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大背景下,区块链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齐头并进,依然书写了华丽的篇章。全球企业区块链支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区块链企业注册数量创下新高,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继续保持了较高记录。
2020年区块链技术创新不断,产业融合进一步加速。各国央行积极推动CBDC研究计划,全球80%左右的央行开展了CBDC相·关计划;国内外金融科技巨头纷纷入场,拥抱区块链和数字资产;公链赛道继续“百舸争流”,涌现出一批新的“明星”选手在各自赛道大放光芒;开放金融DeFi的爆发在区块链世界掀起一股“农民运动”热潮,AMM流动性机制给区块链金融带来新的范式革命。
2020年区块链监管政策更加成熟,各国积极出台政策扶植区块链技术发展,同时对加密资产的监管也更加完善和清晰,这都为区块链行业创新驶入快车道提供了保障。
1.1.区块链市场渗透率和技术成熟度
1.1.1. 从全球区块链支出市场规模看区块链市场渗透率
区块链技术作为ICT(信息通讯技术)的分支,从整体市场规模对比来分析当前区块链行业市场渗透率情况,如图1-1根据IDC全球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数据,2020年全球企业区块链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3亿美元,由于疫情影响相比19年增速有所下滑,但预计2022年上升至117亿美元,2017-2022年复合增速73.2%。
图1-2展示IDC对全球各地区区块链市场规模预测,美国、欧洲和中国在区块链支出方面排名前三。国内区块链市场(图1-3)和全球市场一样总体保持较高增速,尤其是2020年并未出现增速明显下滑,IDC预计2022年国内区块链市场规模达到14.2亿美元,2017-2022年复合增速83.5%,高于全球增速近10个百分点。从图中可以看出区块链市场2017年之后除了基数低,随着技术关注度和采纳度的提升,市场规模处于高速增长,2020年由于疫情因素拖累支出投资规模,但2021年随着经济复苏预期增强区块链市场支出增速预计将再次迎来强势反弹,2021年或是区块链应用市场红利期,应用落地程度也将进一步获得市场验证,而这也可能会影响到后期全球对区块链市场的支出规模预期,因为随着整体支出规模基数增大,同时如果短期内区块链应用落地可能的整体成功比例不高,基于这些因素IDC预测2022年全球投资支出增速会放缓。
目前区块链整体市场规模还比较小,对比全球整体ICT市场规模,主要分数据中心、设备、软件、IT服务、通信等细分领域,咨询机构Gartner和IDC曾都出具相应的数据预测,数据量级相差不大,这里参考Gartner更详细的数据,2020年Gartner预计全球IT支出总规模达到3.87万亿美元,其中IT软件支出为4530亿美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软件和IT服务市场支出规模都在千亿美金以上,IT软件支出市场规模2015-2019年平均支出规模达到3600亿美金,而IT服务市场是9400亿美金,相比之下,区块链支出市场规模目前还处在十亿美金级别。预计2020年达到43亿美金,未来2-3年可能达到百亿美金。
对比IT软件市场规模数据和区块链市场规模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图1-4中的区块链渗透率变化曲线,目前区块链市场整体规模相比IT软件市场还较小,还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2017-2020年行业整体渗透率也从0.27%不断提高接近1%水平,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成熟和应用加速,行业渗透率也将继续快速提升。
1.1.2. 从技术成熟度曲线看区块链发展情况
技术成熟度曲线由著名IT咨询机构Gartner创立,通过将技术创新分为如图1-5所示的萌芽、过热、谷底、攀升和成熟等5个阶段,曲线位置靠右代表离真正成熟所需的时间越短。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是对创新技术演变规律具有代表性的总结,曲线背后主要阐述了任何一项技术从萌芽到最终走向大规模生产运用经历的波折起伏,从曲线对于采纳新技术进行生产的企业的价值而言,了解技术创新所处的位置有助于做出适时的决策。
从当前区块链本身的发展情况,整体处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并驾齐驱的情况。一方面区块链作为新兴信息基础设施,功能正在不断完善,创新不断迭代,例如以太坊等公有链上的开放式金融DeFi应用成为区块链创新的“舵手”。而另外一方面,区块链+产业应用落地加速,从POC概念验证正走向正式商业应用,应用场景得到不断拓展,为区块链大规模产业化提供了坚实基础,行业渗透速度正在加速。
图1-6是Gartner在2020年发布的中国ICT技术成熟度曲线,目前区块链技术被纳入中国核心自主创新突破口,国内区块链技术成熟度曲线度整体处于“泡沫破裂低谷期”走向“复苏期”的阶段,这一阶段区块链的底层操作系统得到完善并走向日趋成熟,接下来行业发展阶段将走向应用普及率提高乃至生产高峰期,届时各行各业的成熟区块链应用和商业模式也将涌现。
图1-7是区块链科技本身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区块链是一项非常有想象力的技术,包含非常多的技术子集,其技术组合性也给其应用增添了更多的色彩,比如区块链的加密算法、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和共识模型等方面都有层出不穷的技术创新,单独运用区块链的某一项或几项技术都可能给场景带来不同的应用。从区块链科技技术成熟度曲线可以看到区块链不同的产品或者功能特性目前的发展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作为数据库技术的DLT(分布式账本)和挖矿在当前区块链科技领域将最先过渡到产业爬升和生产阶段,而像智能合约、隐私计算、预言机、零知识证明、区块链物联网这些领域目前处于技术预期较高的膨胀阶段,真正离技术成熟落地的到来时间远比前面两个更长。
区块链技术和应用领域非常多,落地的难度存在差异,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探索区块链技术创新的应用,越有利于区块链整体在技术成熟度曲线右移的速度,或许在未来Gartner的技术成熟度曲线中区块链的生产成熟期提前到来。
1.2. 区块链应用热度模型解析
Gartner技术成熟度从不同领域技术所处阶段,渗透率和成熟采纳所需要的时间,对应用技术提供比较直观的参考,除此之外我们认为企业在了解一项技术热度以及如何运用技术这个问题,可以更进一步结合“热力指数”来验证,我们提出可以从公司热度(公司数量、投资事件)、研究热度(学术热点、专利申请)和网络热度(媒体报道和搜索指数)三个维度来评估当前区块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热度。
具体而言,公司数量主要统计不同的区块链赛道的公司数量和比例情况,来评估企业在不同区块链领域的参与程度,可以进一步区分上市公司和初创企业两类情况;投资事件主要考虑区块链初创企业的融资状态和每个融资轮次的企业数量及比例情况;媒体报道和搜索指数,主要通过统计媒体在区块链产业应用报道中出现相关赛道关键词数量,搜索指数主要统计知名搜索引擎的区块链应用搜索结果,同时结合SEO工具去对区块链主题关键词的搜索量进行统计和排序;研究热度考虑学术研究和专利申请两个方向,从前沿研究热点趋势角度出发,选取相关领域论文发表数量、专利申请数量等指标来评估区块链相关领域的研究关注度。
1.2.1.公司热度
通过获取区块链行业图谱数据,将区块链项目按照赛道进行划分,可以展示当前区块链产业全景情况。根据数据提供商IT桔子(itjuzi.com)和烯牛数据(xiniudata.com)收录的区块链项目数据,将区块链赛道分为数字货币、底层基础技术、应用技术、行业应用和区块媒体及社区5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可以进行赛道细分。考虑模型研究对象主要以区块链应用为主,重点挑选应用技术和行业应用两个类别进行分析。根据IT桔子数据统计,目前收录3117家区块链企业(主要是区块链初创公司),项目数量靠前的细分领域为区块链金融(664家)、虚拟数字货币(362家)、区块链媒体(199家)。区块链应用领域,项目占比靠前的方向包括金融(21.3%)、支付结算(3.02%)、社交(3.02%)、游戏(2.98%)、数据服务(2.63%)、文娱(2.09%),同样另外一家数据平台烯牛则统计了更为详细的区块链赛道,在其收录的2600家区块链公司,应用方向项目数量占比靠前的包括金融(9.54%)、游戏(3.77%)、文娱(3.04%)、医疗(2.15%)、支付(2.08%)。
除了不同赛道可能存在项目重复统计的情况,不同的平台对区块链赛道划分标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综合两家平台提供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区块链应用方向,2B类业务基本以金融、支付、数据服务为主,而2C类业务集中在游戏、文娱、社交类应用。
再来看下上市公司对于区块链的布局情况,由于上市公司有公开披露信息,而且大多数上市公司主要结合自身主要业务方向运用区块链技术,比较符合我们的模型调研数据源,国内区块链主要以联盟链产业落地为主要方向,考虑A股上市公司情况,参考A股的区块链概念指数,共收录243家布局区块链的上市公司,分布在TMT、金融、轻工、机械制造、医疗服务等大类行业,从上市公司布局区块链应用方向来看,主要集中在金融、物流、溯源、物联网、法律、支付、数据、文娱等方向。
哪些区块链赛道更容易受到资本青睐,获得融资的频率越高,成为我们衡量该应用方向热度的另外一个维度,由于区块链还处在创新发展期,因此这个维度主要以初创企业为研究对象,参考数据来自IT桔子收录的区块链初创企业数据库,融资轮次超过A轮企业比例较高的应用方向为能源、地产、游戏、法律服务、支付等,注意到能源、地产方向区块链项目数量远低于金融,并不能完全反应赛道项目融资的受欢迎程度,所以融资轮次占比只作为一个参考角度纳入到热度模型计算中,最后会通过赋予权重综合考查赛道热度。另外我们统计了下区块链应用赛道项目平均融资金额,前五为能源、版权、支付结算、物流和房产,由于部分项目没有披露具体金额,所以为不完全统计结果,不再给出具体数据。
1.2.2. 研究热度
区块链应用研究热度主要参考学术论文和专利申请,通过CNKI(知网)和WoS分别统计每个区块链应用主题发表的中英文论文数量进行对比,中文论文发表数量前五方向为金融、支付、法律、物流和医疗,外文论文发表数量只统计WoS收录的核心期刊,排名靠前的方向为物联网、数据服务、信息安全、能源和身份授权等。
2020年从全球区块链专利整体申请总数方面,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和英国申请数量靠前。具体应用方向专利申请数量分布,身份授权(2648项)、信息安全(2223项)、数据服务(1856项)、支付(1539项)等方向申请专利数量较多。
而国内中文专利申请方面,由于专利法律状态(公开、实审和授权)的差异,存在统计口径的问题,选取专利已授权数量作为统计指标,国内区块链应用方向专利授权数量分布图如下:
从上图中文专利授权数量对比情况看出,能源(2203项)、数据服务(2165项)、信息安全(918项)、物联网(584项)、物流(488项)等方向获得专利授权数量较多。
1.2.3.网络热度
最后从网络曝光度和关注度来评估区块链应用方向,我们选取媒体对产业区块链应用报道对应到具体应用方向出现的频率,结合以区块链应用为主题词在主流搜索引擎检索的次数(搜索量)来反应这一指标。媒体报道方面,我们通过统计2020年金色财经&巴比特两大区块链媒体产业区块链专栏新闻中关键词匹配到具体应用方向的次数,得出在2020年产业区块链新闻中,涉及金融、支付、法律服务、溯源、政务、医疗等应用方向的次数最多。
在百度关键词模糊搜索结果方面,区块链金融、区块链物联网、区块链政务、区块链数据服务、区块链支付搜索结果条数数目最多。利用SEO工具seo查统计关键词和关联词搜索进一步对比区块链应用领域的搜索关注度,通过对比日搜索量,溯源、游戏、金融、支付和版权被搜索的次数排名靠前。
1.2.4. 区块链应用热度图
综合公司热度、研究热度和网络热度三个维度,最后对模型中每个细分指标进行评分,首先根据Z-score方法对表1-2中各个维度收集的每一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通过百分位比得出每一项指标得分情况,最终通过加权求和得到表1-3的最终热度评分。
最后通过图1-20所示的热度气泡图展示区块链应用热度模型统计结果,X/Y/Z分别对应公司热度、研究热度和网络热度,综合热度值用颜色和大小标识,颜射和值大小对应关系表示在右边的热力棒。通过热度模型可以评估应用赛道当前在每个维度的受关注度,间接反应当前区块链行业应用的发展阶段和落地的程度。从公司热度看,主要初创类项目集中在金融、支付、数据服务、游戏和社交等板块,也是目前区块链项目完成融资事件较多的领域。而从网络曝光度看,本模型主要关注国内区块链媒体,可以看出金融、支付、溯源、政务和法律等应用在网络上被报道的次数最多,搜索量最高,代表了目前国内区块链产业应用的主要风向;最后从研究热度来看,比较明显的差异性体现在工业领域的区块链应用在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均比金融方向具有优势,比如能源、物联网、物流、信息安全和支付等方向。最后模型也给出了综合热度对比,区块链金融和支付应用热度最高,数据服务、物联网、溯源、物联网、医疗、法律、物流热度仅次于金融和支付,热度相对比较接近。值得一提的是区块链政务这个方向,综合热度得分偏低,似乎和网络报道现象出现一定的差异化,原因是这些方向在我们的模型中网络热度得分较高,但是在项目热度还是研究热度都不占得优势所致。
综合来看,提出区块链应用热度模型的意义在于从多个数据维度去洞察当前各类区块链应用在市场“受追捧”的程度,以便为区块链当前应用的方向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模型本身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涉及的数据指标统计不全和数据错漏,存在可能数据重复统计的情况,还有模型指标的权重参数的设定对最终结果的影响,都存在改进优化的空间。
1.3. 020年区块链关键事件回顾
1.3.1. 各国央行积极推动CBDC计划
2020年全球央行对CBDC的态度出现正向转变,主要发达国家逐渐重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2020年1月六家全球主要央行(欧央行、英格兰银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士央行、瑞典央行)与国际清算银行(BIS)设立联合工作组,调查评估在本国发行CBDC的可能性。8月全球最大的七个经济体(G7)集团在G7峰会上就CBDC发行合作进行讨论,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和国际清算银行(BIS)联合发布央行CBDC报告,着手建立统一的主权数字货币发行和监管官方标准。
从BIS的CBDC报告可以看出,目前主要国家央行均发布CBDC研究计划,各国央行对CBDC发行意愿持续上升,BIS数据显示大约 80%的中央银行正在开展数字货币相关的工作,研发方向既包括大额批发式支付领域,也包括通用零售支付领域,其中大约 40%央行CDBC进展状态已经从概念研究发展为实验或概念证明(PoC),另外还有 10%的国家已经上线了CBDC试点项目。
1.3.2. 互联网和金融巨头加码区块链
洗尽铅华,资本市场回归理性,2020年区块链技术也回到正规化发展道路,关注技术落地应用的公司开始走入大众视野,金融和科技巨头相继入场再次将区块链推向风口,巨头不断加码区块链既可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加速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
布局方向上看,行业龙头公司对区块链的技术探索和商业应用主要集中在底层区块链平台开发搭建和行业解决方案应用两类方向,其中底层区块链开发平台以国外微软、谷歌、亚马逊,国内蚂蚁、腾讯、百度、京东和华为等知名互联网公司为代表,这些公司基于各自在传统云平台的资源优势推出基于云的区块链基础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快速上链,从而推动行业应用落地。
比如蚂蚁集团在2020年4月面向中小企业和开发者推出“开放联盟链”,提供BaaS平台、溯源平台、多方安全计算平台等核心产品,覆盖供应链金融、跨境汇款、数字资产流转、电子票据、大宗商品仓单、公益慈善、版权等40多个场景。2020年7月23日,蚂蚁集团将蚂蚁区块链品牌升级为蚂蚁链,并推出“蚂蚁一体机”硬件,”硬件,解决跨多方协作的隐私保护问题。腾讯区块链打造的国产自主可控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Trust SQL,公开其基于云的产业区块链产品全景图,在供应链金融、可信存证、电子票据、数据要素、身份管理、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等7大领域均有完善的产品及应用解决方案。海外的微软、谷歌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公司在各自的云服务平台上集成对Hyperledger、以太坊协议的支持,同时和区块链创新企业合作开发产品,比如谷歌和Chainlink、Digital Asset和Blockapps公司合作在谷歌的云平台上集成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和预言机。
科技巨头在区块链的布局更加专注于通用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服务企业上链需求,场景差异性不大,主要以联盟链为主。相比之下,以高盛、摩根大通、中国平安、新加坡星展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区块链布局方面更加符合业务驱动的特征,这些机构在运用区块链方面有着更多实际业务场景来进行测试,在提高自身业务效率、优化流程方面使用区块链技术的需求和意愿也更为明显,另外出于金融机构对于隐私保护的高要求,这些机构布局区块链以私有区块链形式为主,比如摩根大通银行基于以太坊开发的私有银行区块链平台——Quorum, 和基于私有区块链发行和测试锚定美元的稳定币JPM Coin,后者能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即时支付,实现交易各方在区块链上的价值交换。中国平安作为综合金融服务集团,自研区块链解决方案“壹账链”,自主研发BNaaS(Blockchain-Network-as-a-Service)网络,服务金融、智慧城市、房产、汽车、医疗五大生态圈,研发FiMAX S3C全加密区块链框架满足业务场景对数据隐私的要求。由香港金管局牵头,7家香港国际银行共同发起成立的国际贸易融资网络eTradeConnect就引入了FiMAX,其背后的设计者就是平安金融壹账通。新加坡最大商业银行星展银行布局区块链技术已久,主要专注于区块链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早在2018年11月11日,新加坡星展银行便建立了区块链平台并行提供区块链金融解决方案。2020年2月9日,星展银行在新加坡基于区块链的互联贸易平台(NTP)完成第一笔区块链全数字贸易融资结算。2020年12月星展银行宣布启动数字交易平台DBS Digital Exchange计划进军数字资产领域,这对于区块链和数字资产领域意义非凡。
除了以上两类情况,还有像Facebook、PayPal这样的平台巨头正在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跨界”,Facebook在2019年公开其发行数字稳定币支付系统Libra的计划后,引起了一股金融机构发行数字币的热潮,这既是社交巨头对于开拓金融板块业务的一次有“野心”的计划,也是Facebook对于区块链作为未来数字经济基石的发展趋势的肯定,不过Facebook涉足金融支付面临的监管关注也会更密切和严厉,其计划多次被监管问询,Facebook也在2020年发布的Libra2.0白皮书中做了多项合规内容的更改,并在12月把项目更名为“Diem”,计划使Libra脱离Facebook成为独立项目在2021年上线。PayPal向其3.25亿用户推出加密资产直接销售,允许直接通过PayPal及旗下移动支付服务Venmo买卖加密资产,用户将能通过内置钱包功能在PayPal存放加密资产。
1.3.3. 公链赛道“明星选手”主网纷纷上线
2020年公链赛道虽然不再像前几年“百花齐放“那样光鲜,但明星选手的出彩程度也丝毫未减,尤其是扛过了资本市场寒冬期的考验,为公链突破性能瓶颈坚持创新的团队在2020年如约都交上了答卷,主网大部分都已上线,而大部分竞争者早被市场遗忘或者被挤出了赛道,留下来的都是比较有质量的项目,“良币驱逐劣币”,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状态,明星选手里面不乏像Polkadot、Filecoin这样的“马拉松”选手,从募资到上线长达三四年之久,团队在项目安全和主网上线之间都保持了对项目的高标准要求,选择了上线延期,一直给项目“打补丁”。
从2020年明星公链的主题看,跨链、扩容、隐私和存储是关键词,也是2020年公链可圈可点的“亮点”。Polkadot是跨链代表,致力于解决区块链之间、区块链和外部世界的互操作,避免区块链呈现一座座“孤岛”;Filecoin通过存储挖矿激励解决IPFS网络节点缺乏激励的问题,并为区块链提供大数据存储基础设施;而作为公链“标杆”的以太坊也在2020年12月迎来了其发展的新阶段——信标链,升级Casper PoS共识,解决以太坊在高并发场景时网络极易拥堵的问题。
除此之外,围绕公链扩容的Layer1和Layer2方案之争在2020年也极具话题性,虽然扩容方案的概念不是2020年才出现,其中很多被证伪,实现起来技术不仅复杂度高,而且容易给公链造成安全攻击的困扰,但是2020年DeFi市场火爆导致的链上高Gas手续费和拥堵再一次把扩容话题推上风口浪尖,Layer1和Layer2赛道都涌现了一批明星,比如Avalanche、Conflux还是专注在Layer1即主链上通过新的底层协议算法而提高性能。Layer2则以ZK-Rollup和OP-Rollup为代表。综合看Layer2项目 “站在巨人肩膀上”可以更好和主链兼容,推进速度占优势,一段时间Layer2声势上也占上风。我们认为未来公链的Layer1和Layer2未来都可以找到各自的角色定位,比如Layer1专做区块链的价值结算层,Layer2负责区块链的隐私、计算、存储等任务,不同Layer2网络之间的通信可能还需要用到跨链这种基础架构,这样或许区块链技术就不用再陷入到解决“不可能三角”问题的漩涡当中去。
1.3.4. 开放式金融热潮带来新范式
开放式金融,也称DeFi, 例如以太坊上的DeFi就是基于智能合约功能和代币标准如ERC20搭建的各种金融工具技术,这些技术极富功能组合性,可以通过可编程实现工具的“乐高式“组合,从而构建全新的丰富的应用,2020年的DeFi还引入了新的”杠杆模式”,通过借贷挖矿和自做市(AMM)机制吸引大批场内资金进入,纷纷加入到2020年DeFi浪潮,这股浪潮从2020年6月份开始势不可挡地席卷了区块链大陆,引发的资产虹吸效应仍在蔓延,成就了区块链金融创新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DeFi数据方面,根据DeFiBox平台统计,DeFi锁仓资产的资金量不断创下历史新高,总锁仓量已经达到295亿美金。细分领域看,去中心化借贷总量达到了46.8亿美金,Compound(52.52%)、Maker(35.74%)、Aave(9.29%)位列前三;DEX日交易量达到24.1亿美金,交易量前三分布在Uniswap(41.49%)、Sushiswap(16.1%)、1inch (13.27%));稳定币作为DeFi清结算的基础锚定货币,发行量和DeFi锁仓量趋势保持一致,根据数据平台Dune Analytics统计数据,稳定币发行总量达到210亿美金,前三为USDT(54.7%)、USDC(25.5%)、DAI(10.5%)。另外随着以太坊上发行锚定比特币的ERC20标准的新型“比特币“资产如WBTC、RenBTC、HBTC和oBTC等,以太坊DeFi世界又加入了体量更为庞大的玩家,目前锚定BTC在以太坊上发行的资产锁仓额达到14万个BTC,而锁定在闪电网络上的BTC数量仅1060枚。
其次,DeFi创造了一次资产和财富的“大迁徙“,各种原生数字资产追逐投资超额收益从交易平台、钱包流向各种由智能合约控制的去中心化的”资产池“,为这些池子贡献流动性,然后获得贡献流动性带来的奖励,这些奖励通过“挖矿”发行的新资产以“利息“的方式支付给流动性提供方,被称为DeFi“农民”的一批用户。
所以尽管目前DeFi还存在很多痛点需要解决,譬如代码漏洞、底层资产安全审计以及网络稳定性,离成熟的解决方案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全新范式出现之后可能出现的是规模更庞大的应用创新力量,人类发现了电才会进一步去探索电力应用,DeFi对于区块链金融的创新也许可能刚刚开始,其深远意义不亚于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基础设施的出现。
1.3.5. 产业区块链落地加速
区块链和实体经济的结合一直是行业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这也直接影响到区块链技术的未来。2020年可以说是产业区块链的元年。
国内区块链技术进入到国家顶层设计和规划当中,202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规范分布式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是国际金融业的首个区块链规范,2020年4月中国发改委发布新基建的范畴,首次将区块链列入了新型基础设施中。2020年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在全球六大洲128个城市节点进行部署。
政策利好之下,企业纷纷加码产业区块链。从注册企业数量看,根据“区块链之家”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6日,国内区块链企业注册数量达到4.75万家,2018年区块链企业数量注册进入最高峰,达到1.8万家,相比2017年增长3倍,主要是受数字资产价格行情上涨的影响,近两年区块链行业发展逐步回归理性,企业注册数量有所放缓,总体企业数量增长保持平稳。
专利申请方面,近5年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保持上升趋势,2018年申请达到高峰,近两年申请增速有所下降,但申请总量保持较高水平,2020年经过受疫情影响,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仍然达到7025项。从申请机构排名情况来看,区块链专利机构排名靠前的机构主要以金融科技巨头、区块链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主,申请专利数量前三为腾讯(1322项),阿里里巴巴(865项),平安科技(587项)。
1.3.6. 各国积极出台区块链扶植政策
全球各国对于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共享和价值流通效率方面的价值已经普遍持积极探索和正向支持态度,大部分国家对区块链技术采用监管和扶持并行的方式,通过多种方式扶持区块链技术发展,包括专项资金补贴、企业税收优惠以及成立沙盒等方式进行区块链扶持,各国政策存在差异性,但最后目标都是如何实现保持一定的监管力度前提下不遏制区块链行业进行创新。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意识到区块链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价值,对于区块链技术的扶持都在加大,海外国家更偏向对数字货币支付类企业实施谨慎监管,成立沙盒扶持这类区块链创新企业发展,除了英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加拿大、日本等以外,全球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也开始推行沙盒制度以支持区块链技术和商业创新探索,土耳其发布“2023年数字战略”,计划在云计算、物联网(IoT)和开源项目中建立“国家区块链基础设施”,计划包括试点允许项目成长的监管沙盒。俄罗斯曾经禁止加密资产交易,但经济发展部计划创建区块链监管沙盒来支持区块链创新企业进行技术探索。
除了探索沙盒计划,部分国家同样发布国家区块链战略和区块链红利政策,比如澳大利亚继2019年发布针对工业、科技和贸易、旅游与投资的区块链战略后,2020年又启动有关葡萄酒业、银行金融业的国家区块链战略;欧盟也发布欧洲国防工业发展计划招标书,引入区块链技术增强云和内部数字映射,服务于国防关键领域。
还有像新加坡这样对区块链非常友好的国家,通过颁布法案来吸引更多区块链企业入驻本国开展业务,2020年2月新加坡金管局颁布的《支付服务发案》正式生效,所有在新加坡境内提供数字货币支付服务的企业向MAS取得相关运营牌照后可以开展支付业务。
1.3.7. 加密资产监管政策走向明朗
2018年之前全球各国对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监管认识非常不清晰,随着区块链技术应用领域被不断拓展,延伸到更多服务实体经济的领域,围绕区块链技术的监管逐渐明朗,尽管全球目前各国对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资产发行从监管态度方面尚未完全达成一致,但是监管重心已经趋于一致,逐步向成熟的监管框架靠拢。
举例来看,首先美法日韩等海外发达国家通过渐进式监管方式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领域积累了比较成功的监管经验,海外国家在数字资产方向如数字货币、数字证券和STO均发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2020年第一季度,韩国通过了《特定金融交易信息报告和使用的相关法律》(以下简称《特金法》)修正案,正式开启数字资产合规化监管道路,开始为加密资产交易所发放牌照。在新加坡,规范数字货币公司的《支付服务法》于2020年1月28日正式生效,支付型数字货币服务被纳入监管范畴,
对于数字证券、期货交易,2020年3月,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通过了《数字资产零售商品交易的指引》,明确了数字货币作为“实物交割”的情况,进一步确立了数字货币在期货交易中的合法性。加拿大证券管理局(CSA)在2020年第一季度也发布了有关加密交易的新指南。
监管机构对数字资产的态度开始缓和,比如印度和俄罗斯两国就不断在禁止加密资产和解禁间徘徊。2020年两国又表明了新的态度。印度取消了加密禁令,俄罗斯允许通过特性承兑商将数字货币兑换成法币。
全球联合监管的共识在增强,国际区块链行业自律组织出现,在反洗钱、反恐融以及稳定币发行方面,全球性组织开始关注并将逐渐扮演最终的监管机构角色,比如G20金融稳定委员会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2020年发布了《解决全球稳定币(Global Stable Coin, GSC)项目所引起的监管、监督挑战》,对稳定币提出10项监管建议,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第二章 区块链新金融生态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成熟,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从国家主权货币CBDC的大国竞争,到DeFi的迅猛发展,再到加密银行的概念兴起与加密支付方式的逐渐流行,区块链技术所承载的新金融生态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蓬勃发展。
2.1.
CBDC核心特征和全球概览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超主权货币Libra计划发布,一时间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但在此后Libra受到了来自各方监管的约束与限制,最终在2020年12月1日更名为Diem,以期减少监管阻力,而这些阻力的背后正是由于各国央行以及有关部门对于货币主权的重视与关注。
自1609年历史上第一家中央银行荷兰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以来,中央银行一直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在不同国家中其所承担的具体职责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中央银行都负责着制定与执行国家货币政策、发行法币以及进行金融监管以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等重要职责,而中央银行实现这些公共政策目标的核心手段便是向社会和公众发行由国家背书的受信任的法币体系。
为了顺应全球数字经济与区块链技术发展浪潮,并降低由于互联网巨头公司通过科技手段对主权货币造成冲击以维护主权,2020年以来,全球各国政府开始在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这一领域集中发力。
2.1.1. CBDC的定义及特征
CBDC的全称是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根据2020年6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于CBDC的定义,它是由中央银行或其他货币当局发行并由中央银行负债的数字化主权货币。这一定义表明CBDC在法律地位上与现行流通的法币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是来自货币发行主体的一项负债。
根据2020年10月国际清算银行BIS与加拿大、日本、瑞典、瑞士、英国、美国以及欧洲央行的一项共同研究表明,CBDC 应具有以下几点特点,首先是不应损害货币或金融稳定,其次是应与现有形式的法币体系共存并相辅相成,最后是应该促进创新和效率。除此以外,CBDC还应具有三类特征,首先是工具特征,其次是系统特征,最后是制度特征。
具体而言就是:
1、工具特征:
可兑换:为保证法币但一体系,应与现象货币等价兑换
便利:CBDC应像使用现金、银行卡或手机扫码一样容易
被接受及可获取:CBDC 应可用于许多与现金相同类型的交易,包括揿售终端和个人对个人交易。这将包括进行离线交易的一些能力(可能是有限的时间段以及预存的额度内)。
低成本:CBDC 付款对最终用户来说应该是非常低的或免费的,他们也应该面临最低限度的技术投资要求。
2、系统特征:
安全:CBDC系统的基础设施和参与者都应该对网络攻击和其他威胁具有极强的抵抗力。这还应包括确保有效防止造假。
即时:应向系统的最终用户提供即时或近乎即时的最终结算。
韧性:CBDC 系统应该对操作故障和中断、自然灾害、停电和其他问题具有极强的韧性。如果网络连接不可用,最终用户应该有一些能力进行离线支付。
可获取:系统的最终用户应该能够全天候付款。
高并发:系统应该能够处理非常多交易量。
可升级:为了适应未来大规模交易的潜力,CBDC 系统应该能够扩展。
可互操作:该系统需要提供与私营部门数字支付系统和安排的充分互动机制,以实现资金在系统之间轻松流动。
灵活及可适应:CBDC系统应该是灵活的,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和政策要求。
3、 制度特征
健全的法律基础:中央银行应该有明确的权力来发行 CBDC。
标准:CBDC 系统(基础设施和参与实体)需要符合适当的监管标准。
2.1.2. CBDC的发展现状
2020年CBDC迅猛发展,根据BIS在其工作论文《Rise of the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drivers, approaches and technologies》中数据显示,2017年到2019年全球开展CBDC工作的央行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截至2020年7月,在参加调查的66家中央银行中,有至少36家中央银行发布了其数字货币工作进展,有约80%的中央银行正在从事CBDC的研究、实验与开发。
与此前不同,2020年是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发展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CBDC的发展还属于探索、论证阶段,那么2020年以来,随着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在深圳、苏州的试点,欧盟、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从最初的观望向实际论证CBDC应用落地开始,CBDC的发展不再是区域性的小范围试验,而是逐渐演变成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国家间新一轮主权货币竞争。
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展对比看,发展中国家的央行数字货币推行进度整体上快于发达国家,包括巴哈马、乌拉圭、厄瓜多尔、委内瑞拉、泰国、柬埔寨均已发行了本国的央行CBDC。
发达国家中,新加坡推进CBDC速度最快,其央行CBDC项目Ubin已在2020年7月完成概念证明(PoC)和试验,有40多家企业参与并完成124项测试用例。G7集团等发达国家目前加拿大已经启动CBDC项目,英美法日欧盟等国家(地区)也已经成立工作组CBDC发行进行概念研究,并计划在2021年正式进入概念PoC和试验阶段。
图2-3 全球主要国家CBDC项目状态
当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完成了CBDC试点工作,他们分别是厄瓜多尔、乌克兰和乌拉圭(其中厄瓜多尔、乌拉圭已宣布失败),除此以外,根据BIS提供的数据,截至2020年7月,包括中国在内的6个国家也已分别进入本国CBDC(中国称为DCEP)的实际测试阶段,预计到2021年CBDC领域将会有更多国家加入到实际测试与应用之中。
2.1.3.各国CBDC最新进展
纵观全球,CBDC已经逐渐受到主流经济体的关注,并陆续采取实质性的措施,但目前由于从整体上而言,除个别经济体量较小的国家完成了试点以外,其他主要经济体国家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本文依据是否进行相应的CBDC落地试验作为划分标准,将当前全球CB DC划分为已进行落地试验和尚在研究部署两个阶段,为更具代表性本文仅对世界主要经济体进行讨论,其中进行落地试验的代表性国家为中国DCEP、新加坡Ubin以及瑞典E-krona,正在进行研究与部署的代表性国家及区域为英国和日本。
已进行测试的国家
中国DCEP
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便已启动对于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根据央行对于DCEP的介绍,DCEP首先是具备国家法定货币的地位,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在其设计过程中具有以下几点原则:首先是DCEP采用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对于DCEP用户进行实名制注册,并且在使用DCEP过程中进行全流程监管;其次是DCEP采取账户松耦合方式,因此在交易环节对于账户的依赖度较低,能够实现现金流通的点对点交易切咋;再次是DCEP基于100%准备金发行,并采取双层运营模式且在运行过程中不预设技术路线,从而更加发挥商业银行在DCEP运行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效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最后是DCEP在我国的目标是仅替换M0,作为零售型数字货币是现金的数字形态。
2020年4月,中国央行表示数字人民币将会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以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是点测试。同年8月,中国商务部宣布DCEP将在中国北部京津冀地区、东部长三角地区、南部珠三角“大湾区”以及中西部符合条件的城市视情况进行进一步推广试点。
2020年10月9日,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本次活动发放总额1000万元,由深圳市罗湖区出自,通过抽签方式将数字人民币红包发放至在深圳的中签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每个红包金额为200元,共计5万个。此次测试的重点在于这是数字人民币测试开始从封闭测试走向开放,并在使用频次最高的日常消费场景开始测试,此次试点大约有罗湖区3300家实体店参与试点。
2020年12月12日,在“双12”期间,江苏苏州继深圳之后再次推出DCEP的试点,与深圳试点相比,苏州DCEP测试金额更大、参与人数更多、范围更广、方式更加多元。首先从金额来看,苏州通过数字人民币红包发放2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相比深圳翻了一番;其次,苏州此次DCEP共计覆盖10万人,覆盖的人群更多;再次,相较于深圳仅针对罗湖区3000多家实体店而言,苏州此次覆盖其全部辖区,并且在此之上有约10000家实体店参与到此次试点,值得一提的是,苏州此次试点对象除了传统实体店以外还新增了国内电商巨头京东参与其中,并支持在其移动应用程序使用DCEP进行使用,这相较于深圳单一的传统实体店测试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最后,也是此次苏州试点的最大亮点——双离线支付功能的引入,这一支付方式能够是DCEP拥有近乎现金般的交易体验,即使是在飞机或者手机信号不好的地方也能实现点对点交易,但是这一功能仅在中签的10万人中抽取其中1000人进行测试。
新加坡Ubin
Ubin是由新加坡金融监管局(MAS)、新加坡银行协会(ABS)与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共同提出并进行研究的一项旨在研究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于清结算交易场景的应用,自2016年11月首次内测以来,截至到2020年一共进行了5个阶段测试,且各项测试工作目前均已宣告完成,但尚未提出具体的正式推出时间表,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推出。
从目前Ubin已完成的五阶段测试结果来看,新加坡已针对新加坡元token化、支付系统测试、跨链结算时的券款对付能力、跨境支付以及多币种商业化应用五个方面进行了测试,具体来看:
第一阶段(2016.11-2017.3),通过整合新加坡金管局实时全额结算系统以及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银行间7*24小时付款,其目的在于研究新加坡token化代币在银行间的支付应用;
第二阶段(2017.10-2017.11),通过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新加坡金管局与新加坡银行协会分别在Corda、Hyperledger Fabric和Quorum三个不同的分布式账本上搭建了特定实时全额结算系统功能的模型,并通过Microsoft
Azure在云上进行托管,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实施流动性节约机制而不损坏分布式网络的隐私保护特性;
第三阶段2018.10-11,这一阶段通过引入德勤、Anquan和纳斯达克三家公司,通过利用第二阶段的开源软件开发券款对付功能;
第四阶段(2018.11-2019.5),这一阶段新加坡金管局与加拿大央行和英国央行通过合作开展跨境银行间的跨境支付结算研究;
第五阶段(2019.11-2020.7),新加坡金管局与摩根大通和淡马锡共同合作开发了一个支持基于区块链网络的多币种支付的可投产模型。
瑞典:e-Krona
瑞典央行于2017年开始对e-Krona进行研究,根据瑞士央行2018年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瑞典的现金支付在总支付方式中的占比仅6%,而其流通中现金占GDP的比重从2004年的4%下降到2018年的约1%,由于现金在其经济中的用量长期处于下降状态,因此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其现实意义。
e-Krona项目截止目前共进行了3阶段测试,其中第一、二阶段为理论论证期,第三阶段为落地试验期。
具体来说,第一阶段由e-Krona项目组根据实际研究判断e-Krona支付系统所具有的优点以及挑战,其研究成果由执行理事会进行复核,最终筛选出了两种运行模式,一种是基于中心化数据库运行的注册制模式,另一种则是由用户自己持有的价值模式;
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提出的两种模式进行概念验证,这一验证过程开始于2017年12月,其目的在于为e-Krona体系建立一个治理和管理框架;
第三阶段从2019年开始持续至今,瑞典央行对该项目进行供应商招标试点,最终选择与埃森哲签署协议,进行更进一步的项目试点,并于2020年6月发布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行性报告。
尚在研究部署阶段的其他主要国家
英国
英国目前对于央行数字货币主要保持审慎的态度,对于CBDC的探索仍处于研究报告阶段,单已成立专门工作组对其展开系统性研究。
英国对于CBDC的构想开始于2015年,当时英国央行相关负责人便认识到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央行数字货币是具有可能性的,之后陆续发布了系列针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报告;2018年英国央行在其两份对于CBDC的报告中分别讨论了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与货币政策的影响;2019年进一步与加拿大央行、新加坡金管局联合发布CBDC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报告;
2020年初,当地成立工作组,并在3月的一份报告中讨论了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或将从支付创新、降低加密资产带来的冲击、减少纸钞使用规模以及改善支付基础设施等方面给英国带来益处。
日本
2019年日本央行金融研究所成立了专门对央行数字货币法律问题进行研究的研究小组,该小组在其一份报告中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在法律上并不完全与流通纸钞具有完全相同的法律地位,如果要将央行数字货币等同于法币,那么央行必须满足特定目的的操作才行。
2020年3月日本央行副行长认为,即使未来发行了央行数字货币,在货币与支付结算系统中货币的基本架构、双层货币体系以及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仍将保持不变,与此同时,其也提出随着技术的改善,未来零售支付市场的无现金支付将会增长、支付服务提供商将更加多元以及货币与个人数据的关联度将会更高。随着各国CBDC竞争的日益激烈,日本本土CBDC进程开始加速,2020年12月日本央行宣布将于2023年之前推出CBDC,推出一种由大型私人企业和银行业巨头支持的数字货币,在正式推出之前,日本还将对数字货币进行包括其是否具有货币的基本功能、是否能让数字货币生息以及是否能让民间企业和消费者参与等试验。
其他进展
美国
相较于其他已推出CBDC项目试点的国家和地区而言,美联储当前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态度则显得相对保守,但随着主要经济体相继推出央行数字货币计划,美联储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2020年2月,美联储理事莱尔·布雷纳德公开表示美联储已针对CBDC开发的技术及其使用潜力进行研究;5月数字美元项目首份白皮书发布,这份白皮书为创建美国央行数字货币提出框架;8月,美联储发布FooWire试验羡慕的部分探究成果,这个项目以Hyperledger Fabric作为底层技术平台 ,美联储在此次试验中发现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于支付应用的潜力。10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对美国而言,在CBDC发展中,做对比做第一更重要”。
欧盟
欧洲央行是全球最早研究数字货币的中央银行之一,早在2012年便提出“加密资产应由央行负责发行”。2020年以来,欧洲央行的工作重点之一就在于对数字欧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基于这一目的,欧央行先后设立了研究CBDC的高级工作团队、开发保护用户隐私的CBDC支付系统以及发布基于R3的“欧洲链”;10月,欧央行发布《数字欧元报告》,该份报告内容显示在电子支付增加、现金支付减少以及加密数字货币和未来国际间CBDC的广泛使用等因素的影响下,欧央行将于2021年年中决定是否将启动CBDC项目。
韩国
韩国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态度,在2020年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转变。2020年2月韩国央行以担心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可能对货币政策及其实施产生不利影响从而破坏经济稳定为由,宣布其不打算推出韩国版央行数字货币;同年4月韩国央行宣布将在2021年启动央行数字货币试点计划,通过创建虚拟环境以检查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运作流程;5月,韩国央行发布国际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研究报告,并表示未来将对其支付结算系统进行创新和发展;6月,韩国央行公布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将引入CBDC的相关技术和法律事项;10月,韩国表示将在2021年试点CBDC,其重点在于测试数字货币的发行和收回。尽管韩国方面对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态度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转变,但是从韩国央行公开表态中可以看出其对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态度仍然趋于保守,即使未来推出了韩国的CBDC,其目的也是为了在国际竞争中“以防万一”而采取的防守性策略,并不是真正将CBDC作为法币进行推广。
2.1.4. 小结
回顾2020年,央行数字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发布或提出了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发展规划,这表明全球范围内围绕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间竞争已经开始了。CBDC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对各国央行均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根据当前各国公布的方案或计划来看,主要经济体由于经济体量较大因此均采用了先试点再落地的发展思路。
CBDC在当前获得广泛关注,对于主要经济体而言,随着经济数字化的不断推进,采用法定数字货币作为传统发币的替代品既符合数字经济发展特征又能进一步加强反洗钱等监管;而对于其他中小国家而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金融霸权对自身经济的影响。随着主要经济体纷纷入局央行数字货币这一领域,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无论是主动拥抱还是被动接受,都将不同程度的受到这场全球范围内新的竞争的影响,预计在2021年CBDC在全球范围内将会进一步实现发展突破。
2.2. DeFi热潮深度解析
2.2.1. 什么是DeFi
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分布式金融)是搭建在以太坊等底层公链上的一系列金融产品与服务,与传统金融市场不同,DeFi不需要中介机构背书,所有操作由智能合约自动完成,资金流链上公开可查,手续费为执行合约消耗的Gas费,治理则通过DAO,即持有特定通证的节点可以投票。
DeFi市场的发展有借鉴传统金融的模式的地方,但也有其非常显著的创新之处。DeFi在2020年迎来了其爆发式的发展。从稳定币到借贷、再到DEX平台,传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