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观察|dYdX 正在逃离:Appchain 和 Rollup 之间的战争
文章要点:
dYdX 离开 StarkWare 的主要原因:Stark 技术开发周期长,L2 解决方案 sequencer/prover 网络去中心化还需要时间,为了可组合性,Cosmos SDK 提供了相当可靠的开发工具。
除了交易速度和成本,appchain (应用链)的想象力还体现在代币赋能上。
与那些通用的公链相比,应用链在快速迭代方面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多链叙事发生了变化:优质应用对底层链的依赖性较弱,而底层链对它们的依赖性较强。
过去,应用会考虑如何做用户留存,现在轮到公链考虑“应用留存”了。
前言
6 月 22 日,dYdX 宣布其 v4 版本将作为基于 Cosmos SDK 和 Tendermint 的 Layer1 区块链推出,具有完全去中心化的链下订单簿和匹配引擎,能够将吞吐量提高几个数量级。此外,$dYdX 被提议作为 dYdX v4 的原生代币(不过取决于社区)。该团队计划在 2022 年底之前开源 dYdX v4。
为了更容易理解,我们先打个比方:以太坊 Rollup 就像市中心的一座老建筑,优点是靠近商场和交通设施(可组合性),缺点是装修破旧(基础设施迭代慢),不允许所有者改造(不支持应用自定制节点)。
dYdX是这栋楼的大租户,平时没有社交生活(对可组合性的依赖较少),所以他决定搬到郊区建别墅。他碰巧遇到了一个很好的改造团队(Cosmos SDK),该团队在郊区(Terra)有一个大制作,所以他一拍即合,把 Rollup 抛在了后面。
背后的原因
去中心化衍生品市场在交易量方面遇到瓶颈。
以最大的中心化交易所币安为例,其衍生品交易量远超现货交易量。(以2022.6.26数据为例,其BTC/USDT合约交易量约为现货交易量的8倍)
币安现货市场交易量
币安衍生品市场交易量
去中心化市场的情况有所不同。然而,对比现货和衍生品交易量,以太坊上最大的长尾资产现货交易市场 Uniswap V3 超过了主流衍生品交易协议,例如 dYdX/Perpetual 协议。
这意味着链上去中心化衍生品仍有很多未开发的潜力。目前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的最大障碍,也是专业交易者更喜欢使用中心化交易所的原因,仍然主要是因为链上基础设施无法支持衍生品交易所需的吞吐量。这也是dYdX首先选择StarkWare的原因——从协议的角度来看,链下零知识证明生成+链上证明机制保证了衍生协议所需的高频交易,而从用户角度来看,Rollup提供与以太坊 L1 相比,费用要低得多(每笔交易的费用约为 0.03 美元)。
StarkWare 做到了。利用其有效性 Rollup,实现了预测机更新的实时报告,并通过分离逻辑/执行大大提升了 dYdX 的交易模式优势。与L1相比,L2版本在杠杆方面实现了从10X到25X的巨大飞跃。— 这就是我们长期看好 Rollup 的原因。
StarkWare 为 dYdX 带来了很多性能优势,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它离开 StarkWare?
有4个原因:
1. Stark 技术的开发周期需要时间
2. L2的sequencer/prover网络完全去中心化需要一些时间
3.dYdX对未来可组合性的探索
4. Cosmos SDK 提供了开发者友好的土壤
1、Stark技术的开发周期太长
零知识证明一直是密码学中最难的课题,不仅仅是密码学。零知识证明的最大问题之一是零知识证明的生成——如何通过简洁透明的电路将计算完整性(可证明的陈述)转换为对验证者友好的证明,一直是学术界努力实现的目标。(这里用简洁/可扩展和透明来描述 Stark,这是 StarkWare 的 Rollup 的底层技术。) Stark 被认为是零知识证明的最终游戏,但它自然也是最耗时和最昂贵的开发实践水平。
在实践中似乎也是如此——dYdX 创始人认为 Rollup 的节点性能不足以支持他们需要的 TPS(TPS 对订单簿至关重要)。
有趣的是,博客中引用的原句是链下和去中心化的,但同时实现链下和去中心化的唯一方法是通过 ZK 技术。那么 dYdX 将来会完全离开 StarkWare 吗?甚至 dYdX 是否会返回属于同一个 ZK 派系的 ZkSync 也是一个问号。或者 dYdX 尝试在 Cosmos 上构建 ZK 链,但这不太符合逻辑。
2. 完全去中心化的节点运营商还需要时间
目前,Rollup 网络存在 Node Operator/Sequencer 不够去中心化的问题,Vitalik 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 sequencer 拍卖、PoS 集合中随机选择、DPoS 投票等。
这也是 StarkWare 网络中的一个问题,sequencer 的数量非常少,并且是由 StarkWare Labs自己部署的,虽然这是 Rollups 中常见的现状,但参考之前的 Arbitrum sequencer 宕机事件, dYdX 团队对这种非常集中的定序器设置并不满意,因为它对交易者和协议都构成了巨大的风险。交易者以盈利为导向,如果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平台的留存率将面临不小的挑战。当然,从长远来看,zk Rollup + Ethereum L1 带来的安全性要比 Cosmos 高得多。但是安全性虽然有保障,但完全依赖于 StarkWare(开发进度)。
今年年初,dYdX 在其年初的路线图展望中表现出了想要去中心化的决心和信心。这就解释了为什么 dYdX 不会采用另一个目前也相对集中的 Rollup 解决方案。
3. dYdX对未来可组合性的探索
目前 dYdX 建立在 StarkEx 之上,不支持 dapp 之间的可组合性。另一方面,StarkNet 是一个通用虚拟机,不仅允许生态系统内的 dapp 可组合,还允许与以太坊 L1 上的智能合约交互(目前已知的交互形式是相对简单的资产交互),但 dYdX 尚未迁移到 StarkNet。
此外,随着DeFi的发展,一系列基于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市场的可组合产品如结构化产品等是未来的新方向。dYdX 自然不想因为 StarkWare 目前的技术限制而错过这样的机会。(目前有观点认为,衍生品市场更多地依赖预言机提供实时价值更新,而不是可组合性。这个理论有一定道理,可组合性可能不如 tps 对衍生品市场的优先级高)
4、Tendermint被认为是一套非常完整的L1开发工具,极大的帮助开发者降低了开发公链的门槛。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些优秀的Layer1,无论是cosmos生态内相对独立的Terra还是EVMOS。此外,IBC 为异构链之间的通信搭建了桥梁,为 dYdX 未来在 Cosmos 链上使用 BTC 作为抵押品奠定了基础。
最重要的是,dYdX可以保证自治的专业性,即公链本身拥有的节点,由Tendemint提供。与 StarkWare 自有节点相比,dYdX 可以确保这些节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specialized),而不是 StarkWare 的那种泛化,因为prover(证明者)节点不仅要处理一个项目的链下证明需求,还需要处理其他项目的链下证明需求。项目也是如此,目前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 StarkWare 打算为 dYdX 的需求提供技术支持——订单匹配。
此外,在代币价值捕获方面,L1 代币的价值定位远超 dapp,同时节点可以捕获大量 MEV 价值,这些 MEV 价值是由 StarkWare 的原生节点在 L2 的经济模型中捕获的。并且对 dYdX 代币没有任何价值。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对 StarkWare 生态系统没有强烈的归属感。
Cairo 和 Solidity 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编程语言。逻辑上没有互操作性:一种主要是写zk电路,一种是写智能合约。为了吸引更多的开发者,StarkWare 聘请了第三方编译器,帮助完成了从 Solidity 到 cairo 的编译。当时,基本上是 StarkWare Labs帮助 dYdX 完成了整个 Cairo 代码的编写(Cairo 是 StarkWare 自己开发的语言)。因此,从项目的角度来看,对语言乃至生态系统没有太多的归属感。
dYdX 的外流对以太坊和 Layer2 会有什么影响?
以太坊的强大吸引力在于它的可组合性和网络外部性,以及它的先发优势。
可组合性是处理组件相互关系的系统设计原则。高度可组合的系统提供了可以选择并以各种组合方式组装的组件,以满足特定的用户要求。
与传统 Web2 寡头们建造的围墙花园不同,可组合性是 DeFi 的核心创新。例如,像 Yearn 这样的收益聚合器依靠复杂的可组合性(贷款、流动性挖掘、收益农场等)来制定优化资本效率的策略。想象一下,如果这些协议分布在不同的链上,策略的复杂性和风险将成倍增长。
dYdX 的主要产品是永久协议,而对外部各方的依赖仅限于预言机的价格反馈。dYdX 的可组合性用例可能是那些基于现有衍生品 DEX 构建结构化产品的衍生品聚合器,例如,使用 dYdX 的订单簿推出新产品,就像 Perpetual Protocol 以 Uniswap 的交易信息为参考一样。但是,与 Yearn 等协议或借贷协议和 DEX 等更基本的协议相比,可组合性对于 dYdX 来说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网络外部性是指每个用户从使用产品中获得的效用与用户总数正相关。用户数量越多,每个用户获得的效用就越高。网络外部性在以太坊上尤为明显,坚实的用户基础使以太坊成为长期应用程序开发的选择。
同样,考虑到交易深度和滑点,dYdX 本身具有网络外部性,因为更多的用户会带来好的深度和低滑点;但它并不太依赖于以太坊的网络外部性。作为顶级永续协议,dYdX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用户群,交易者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可以保持良好的用户留存。因此,推测迁移到 Cosmos 后,随着交易速度和成本的进一步优化,dYdX 可能会在原有用户迁移的基础上逐渐吸引更多用户。
此外,以太坊的庞大使其步伐缓慢,开发进度往往未知。在 Vitalik 提出“以 Rollup 为中心的以太坊路线图”和“Endgame”之后,以太坊路线图已经转向专注于优化基础层以服务 Rollup,并提出了新的分片解决方案 Danksharding(预计在 18-24 年实施)个月)和一个中间解决方案,Proto-Danksharding(预计将在 6-9 个月内实施)。在加密世界中,时间就是金钱。这显然太长了,发展过程还伴随着很多不确定性。
由于广义的公链涉及的东西很多,升级和优化的步骤不可能太大太快,这对于需要快速更新迭代的项目来说是一个制约因素。应用链更灵活,开发者可以更自由地优化他们的 DApp,而不是依赖底层链。
按照同样的逻辑,游戏是不依赖于可组合性的其他类型的应用程序。游戏有自己的自运行生态系统,而对外部各方的要求往往只是与加入和离开生态系统有关。而且,用户体验是游戏的重中之重,如果底层链不能满足性能要求,游戏本身就有很强的退出动机。
至于Layer2,让我们回顾一下它的叙述逻辑:以太坊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吞吐量来支撑大规模的应用,而且高昂的交易成本和低速伤害了用户体验。但在利空行情下,Gas 费和交易速度仍保持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用户对 Layer2 的需求。
另外,dYdX原本是以太坊的顶级原生项目,作为一个很早就采用Layer2的应用,其构建应用链的做法会影响到其他项目。为什么我们可以在没有以太坊的情况下使用 Layer2?考虑到这一点,如果许多顶级应用程序遵循 dYdX 并构建自己的应用链,我们可能不得不降低对 Layer2 估值的预期。
未来应用链将走向何方?
在 dYdX 之前,一些项目已经在探索应用链的方向。
早在 2020 年 6 月,Axie Infinity 就在 Medium 上提出了 Ronin 链的想法,并于去年 2 月正式推出 Ronin,此后的 TVL 峰值接近 15 亿美元。然而,今年 4 月,浪人桥被黑客入侵,窃取了价值 6.25 亿美元的资产。
今年 3 月,DeFi Kingdoms 推出了基于 Avalanche 的 DFK Chain,经过 Avalanche 的子网验证,兼容 EVM。
除了交易速度和成本,appchain 的想象力还体现在代币赋能上。
Nascent 联合创始人 Dan Elitzer 在推特上谈到了 UNIChain 的想法:目前 Uniswap 用户的成本主要是交易费、gas 费和潜在的 MEV 支出,后两者支付给以太坊矿工。如果 UNIChain 启动,这两项费用是否可以授权给 $UNI,尽管 Uniswap 的 TVL 超过 5 亿美元并且在 DEX 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但它一直表现不佳?通过应用链实现 $UNI 的价值捕获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当然,Uniswap 作为 DEX 还是对以太坊有很强的依赖,毕竟大多数代币还是基于 ERC-20 标准,除非跨链设施足够完善,否则 UNIChain 可能只停留在构想阶段。
但是这个愿景可以扩展到其他协议。我们上面提到的 DeFi Kingdoms 已经领先一步,将 $JEWEL 的用例从治理代币进一步扩展到 DFK 链上的 gas 费用支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 gas 费收取的 $JEWEL 的 25% 将奖励给验证者,50% 将被烧毁,剩余的 25% 将给予社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应用链的采用为项目的原生代币提供了更广泛的范围。
此外,安全性也是应用链必须考虑的问题。例如,Aave 的 TVL 是其代币市值的近 7 倍;如果 Aave 脱离了以太坊的安全保障,将会给链上的资产带来很大的风险。
因此,对于安全需求较强的应用,加入 Polkadot 或 Cosmos 的多链生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时,相对于自己建链带来的潜在安全风险,Polkadot 和 Cosmos 也提供了一体化的安全保障。
开发者可以基于 Substrate 开发区块链,如果想加入 Polkadot 生态,需要质押 DOT 参与平行链拍卖或租用平行线程,才能享受中继链提供的共享安全。
在 Cosmos 上,开发者可以基于 Cosmos SDK 构建应用链,并通过 IBC 接入 Cosmos 生态。在安全性方面,Cosmos 提供 Interchain Security,生态系统中的多个链可以共享相同的验证者集,允许较弱的新网络(代币的低市值可能会增加安全风险)租用成熟网络的安全性。
应用留存问题:优质应用对底层平台的依赖较弱
简单说一下公链的叙事逻辑:早在2017年和2018年,我们就想做一个通用的、大型的公链,提出要做“以太坊杀手”,做到“百万TPS”,但那些曾经的杀手最终都消失了,甚至成为帮手;然后从 2020 年的 DeFi 夏天开始,以太坊的可扩展性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需求,因此当时出现了可扩展性和多链叙事。时隔两年的今天,我们发现这些估值怪兽要么推迟,要么崩盘,似乎不太靠谱——最终应用开始自建链。
从上图中,不包括游戏,以太坊上仍然很少有应用程序能够捕获超过 1000 个 DAU。对于应用来说,在上链之前先有一定的体量和用户积累比较合适。对于小规模的应用,目前很多公链都可以满足其对吞吐量的需求。对于新的应用,大型公链的支持可以提供一定的曝光度和便利性(在用户学习成本和便利性方面)。在有一定规模之前就选择应用链也会带来不必要的成本。
如果以太坊上的原生应用出来搭建应用链,需要考虑迁移成本——应用迁移时用户是否愿意迁移?原链上产品的可替换性如何?(就像 Uniswap 可以被 Sushiswap 取代一样)如果未来更多的应用链开始出现,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变得碎片化,需要一个好的跨链基础设施。
进一步,如果我们在以太坊和 dYdX 之外看底层链与应用程序的关系,最好的情况是应用程序享受强大的底层链提供的可组合性,而优质的应用程序将养活底层链并带来用户增长给它。
但是,我们认为优质应用对底层链的依赖较弱,而底层链对它们的依赖度较高。
首先,在当前的多链生态中,如果应用足够好,不难找到落地点;其次,底层链与用户的交互主要体现在应用层,除此之外,用户对底层链的感知只体现在速度和成本上。如果只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而缺乏优质的应用,底层链的价值无法充分体现。
过去,应用会考虑如何做用户留存,现在轮到公链考虑“应用留存”了。
文章源自:IOSG 《dYdX Is Running Away: The Battle Between Appchain and Roll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