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8次增持,灰度为什么对Filecoin这么有信心?
美东时间5月6日,灰度FIL信托公布新增持仓0.25万枚FIL,目前共持有5.18万枚FIL,持仓较上次的5.05万枚增长0.78%。这是灰度第八次增持FIL,再次说明全球对Filecoin的共识,助推Filecoin稳步前行。
翻看灰度的操作回顾,2021年1月8日,灰度投资新任CEO Michael Sonnenshein表示,灰度预计将于2021年推出六种新产品。据美国特拉华州公司备案网站上显示,新的信托公司除了灰度的Chainlink(LINK)信托外,还有其余5个分别是XTZ、MANA、FIL、LPT、BAT。
作为投资风向标的灰度,在3月17日晚9点,正式宣布推出FIL信托产品。在之后的时间里,又陆续宣布增持:
- 美东时间3月19日公布增持14796FIL;
- 美东时间3月31日公布增持29554FIL;
- 美东时间4月19日公布增持739FIL;
- 美东时间4月20日公布增持2790FIL;
- 美东时间4月26日公布增持894FIL;
- 美东时间5月3日公布增持1100FIL;
到目前为止,灰度FIL信托总持仓量已达到5.18万枚。
大机构的跑步入场直接助推Filecoin进入十大加密资产之列。灰度的品牌影响力为何如此重要?
据悉,灰度基金是由DCG在2013年创立,是灰度投资旗下专用于管理加密资产的信托基金。这是一家以所持比特币为市值基础的投资基金,它通过合规的基金运作方式,来为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合格投资人服务。
而Filecoin在2017年ICO的八大投资方之一,数字货币集团(Digital Currency Group)正是灰度的母公司——DCG ,不仅仅专注于加密资产和区块链的投资,同时也是一个初创企业的孵化器。
目前灰度投资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加密资产管理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币投资信托基金,拥有的比特币数量超过 40.85 万枚,将近比特币总量的 2%。
就在灰度宣布入场布局Filecoin之后,后续更多的机构开始入场。诸如久石资本宣布正式启动BTC、ETH、FIL、Defi数字资产专项基金;IPFS中国社区参与发起的IPFS生态基金宣布完成Filecoin生态专项基金的募集,最终管理规模为30万FIL;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第九城市;以及A股上市公司新元科技等纷纷宣布进驻Filecoin市场,可以预见的是,这次机构的入场潮流并不是结束,它仅仅是个开始。
Filecoin在短时间内得到各大机构的青睐,足以说明其未来前景不可限量,大机构的进场会起到带动性效应。伴随着新基建、区块链的高速发展,使Filecoin不再停留在理论、概念上,对于项目的推动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作为被灰度盯上的“新宠”,FIL的未来走向不言而喻。
不难发现,自从Filecoin去年十月份主网上线之后,半年时间内涨幅超过了1100%,其上涨的幅度超过了 BTC、 ETH等其他主流加密资产,无疑是今年市场震荡中的一匹黑马。一时间,Filecoin被更多的人知晓。而Filecoin的价值更多的是在于它的长期价值。但和其他区块链项目不同的是,Filecoin在未来不仅仅只是用作分布式存储,其更多的是数据体量的代表。
诸如NF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与传统商业模式不同的是, NFT带来的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在NFT日益流行的基础上,Filecoin的证明机制提供了鉴权保证,并将成为 NFT的数据、文档来源验证入口。与此同时,Filecoin提供 NFT所需的存储能力。有了 Filecoin, NFT数据可以通过许多独立的全球存储提供商来保存,以确保内容可以长期访问,并且不会出现中心故障,同时还可以公开地提供证据证明内容会随时间而存储。
自Filecoin项目立项以来,其经济模型经过了上千次的修改,其经济参数也在不断变化。从主网上线,经历了经济模型变动、质押参数、Gas费、主网中断、双花闹剧等问题后,Filecoin网络最终趋于稳定,并且通过各项提案不断优化改进。
从当前来看,Filecoin拥有所有区块链项目中最复杂的经济模型。Filecoin的挖矿采用的是复制证明和时空证明,它在传统的区块链证明模式下经过改进而来,代替传统的PoW工作量证明。并且其生态应用、基础算力、技术迭代、联合布局、金融工具等都在同时进行,由此看出,Filecoin在市场中的共识也呈现不断攀升的态势。
除了技术层面的搭建外,Filecoin在2021年也在业务层面进行大量开发,推出各类分布式存储相关的产品。无论是协议实验室、节点参与者还是生态开发者,都在不断充实Filecoin网络,让分布式存储的网络能够尽可能早和多地存储真实有效数据。
Filecoin作为Web3.0数据存储的基础架构,在数据存储市场有着去中心化、传输速度快、高效安全等优势,随着基础应用落地以及生态的完善,Filecoin将实现更大规模的应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