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协会《关于虚拟货币炒作风险的公告》
作者:石靖律师
最近,我深入币圈,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币圈沉浮。认识到了币圈主流货币,例如BTC、ETH、BCH、LTC、OKT等各自的定位和作用。也参与了DEFI圈众多项目UNISWAP、PANCAKE、BAKERYSWAP等等,还有近期的热点概念NFT等相关项目。深刻感受到,不仅仅垃圾货币在不停地收割市场,收割玩家,同时主流货币涨跌幅也是非常大的。截止我写稿的时候,比特币的币价单日从43820美元跌至39500美元,单日下跌超11%,市值蒸发近千亿元。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18日晚发布联合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很多人把币圈崩盘归结于公告的发布,把该公告解读为“央妈联合三巨头封杀虚拟货币”。我认为这样的解读言过其实,对于区块链背后逻辑和法律规则了解不够所致。关于该公告内容我们具体进行以下简单分析。
一、联合公告要点
1、虚拟货币不是货币,不能在市场流通,不具有货币等价性。
2、机构不得开展与虚拟货币有关的金融活动。互联网公司不得不得为其帮助。
3、三协会严格监管会员单位,不参与任何虚拟货币相关活动。
以上基本上就是本次公告相关内容,关于本次公告内容。其中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中第一条已经明确比特币不属于“货币”,第二条明确境内机构不得为比特币提供各种服务。
在2017年包括央行在内的七部委《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中也明确了关于虚拟货币的性质,并明确了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从事虚拟货币的相关服务。也进一步强调了应当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加强管理,确保各单位组织虚拟货币相关的非法金融活动。
所以这次三协会公告内容,实际上在之前的部委文件中都已经强调过,属于“旧瓶装新酒”,形式换了一下,内容实质没有变化。至于公告对币圈价格的影响不能说完全没有,只是这次大跌不完全是因为公告产生的,这个也是由于本身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造成的,各国政府很难进行监管,也很难对其产生实质性影响,波动性巨大本身就是虚拟货币的特点之一。
二、遗留问题
1、仍然没有回答虚拟货币的本质
公告重申了虚拟货币是一种特定的商品,不是流通货币,不具备等价性。但仍然对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没有定义,虚拟货币是否具备财产属性,可以成为《刑法》中财产犯罪的客体没有回答。是否属于民法上的“物”,属于民法中的财产权保护的范围,也没有进行回答。把虚拟货币作为虚拟财产或者虚拟商品进行保护的程度,也没有进行细化。
2、对交易的合法性没有回答
公告中,强调了金融机构、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任何与虚拟货币有关的业务,同时禁止互联网平台为区块链服务提供帮助。但是没有对个人之间交易虚拟货币的合法性进行回答,在交易合法性难以明确的背景下。从事虚拟货币买卖、投资、境外翻墙进行融资等活动的后果是什么难以确定,在大幅度财产波动下,投资者受到财产损失的结果是什么也难以预料。一旦遭受财产损失,法律上也没有很好的处理手段和办法。
3、对如何监管没有回答
韩国最近也在展开对区块链等相关金融领域活动的研讨,其中各个部门都不愿意负责区块链相关领域的监管。其中缘由大多是由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征,通过网络监管和取证难度巨大,通过外汇管制手段效果不好。在暴利面前难以阻挡民众热情,同时也无法对巨额亏损的结果负责。本此联合公告中,只是强调了会员单位的自律,但是并未实质确定负责机构和部门,只是强调了宣传和警示的作用。对如何进行监管,监管到什么程度,没有进行细化。在去中心化的世界里,没有实名化的机制,只有“地址”的概念,通过地址想查到实际所有人,几乎不可能,监管的方式和手段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4、对刑事犯罪的边界没有进一步明确
联合公告里强调了可能会涉嫌违反有关法律,涉嫌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证券、非法发售代币票券等犯罪活动。但是对于上述罪名,在虚拟货币世界如何进行定罪处罚,构成要件分别是什么没有回答。我们知道虚拟货币目前还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财物,那么利用虚拟货币如何认定为非法集资呢?对于刑事犯罪的边界没有明确,执法部门也不好开展执法活动,目前来说只能是管控为主,真正想定罪处罚的,还需要法律层面更细的规定。
END
律师简介
石靖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级计算机网络工程师。在网易、阿里巴巴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多年。熟悉互联网生态,专注网络法、区块链技术领域、高科技犯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