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知往鉴今,纪念FIL 519事件

2021-05-22 09:13:33 2506


李超人的故事


1965年,香港一家银行『明德银号』因挤兑宣布破产,引发了全香港储户恐慌,挤兑风潮席卷了各家银行,尽管政府为了阻止民众挤兑,采取了一些紧急措施,但仍挡不住一个个银行走向破产,大名鼎鼎的恒生银行为了渡过难关,不得不靠卖股权来避免破产,向英国汇丰银行低价出售 51%股份,自此恒生易帜,当时被认为是华资银行的大悲剧。

这次危机是因为银行挪用储户资金,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部分银行过度投资,无钱兑付储户提款而引发,加之银行就是地产商,连带楼市崩盘,所以这次危机也被称为二战后香港最大的地产危机,持续时间长达5年之久。在这期间,银行、地产商倒闭破产的不计其数。为了减少损失,地产商们纷纷低价转让手中地皮。

就在别人或破产、或观望的时候。37岁的李嘉诚却一反常态,在地产低迷期选择继续拓展地产业务,但依然是小心翼翼,稳健扩张。

屋漏偏逢连夜雨,1966年底地产行业刚刚有些回升,紧接着,香港就爆发动乱,工人罢工,学生游行,英国殖民当局镇压,大量平民死伤,英国当局担心中国政府武力干预,开始考虑撤出香港,民众们也不示弱,放炸弹、烧巴士、烧电车、炸邮局、烧建筑物,史称『六七风暴』,1967 年香港已成为一个“乱港”,『中国政府要武力收复香港』的言论传遍街头巷尾,搞得人心惶惶,很多市民开始变卖财产,离开香港,出现香港第一轮移民潮,搬不动拿不走的房地产,成了最没用的东西,如果 65 年的危机对地产行业是重创,那么 67 年就是毁灭。

李嘉诚此时做了一个惊人的措施,不但不抛售地产和物业,反而开始大量收购,用少量的钱收购了大量的地皮和房产,不光买地皮,还投入资金盖楼,盖厂房。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3 年后风暴平息,香港楼市恢复生机,大批离港的人纷纷回流,开启了新一轮牛市,李嘉诚的财富获得大幅增值。而此后 50 年的商海浮沉中,李嘉诚屡次做出跨周期的操作,也是他被称为『超人』的原因之一。

回看1967年,李嘉诚不到 40 岁,进入地产行业 9 年,用今天的话说,遭遇了有生以来最大的地产熊市,而且已经持续了 2 年,是愈演愈烈,似乎没有反转的迹象,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他在那样的背景下,能做出反常识的操作,他是怎么判断的?别人都没钱的时候,他为什么还有钱收购?


历史不会重复,但是会押韵


发生在上世纪 60-70 年香港房地产的故事,也不断在本世纪10-20年代的币圈重现。同样的剧本,不同的时空和人。

中国的经济体系是受到保护的,中国人基本都没有经历过金融危机、资产价格暴跌的教育。而数字货币是少有的,国人能欣赏金融市场残酷规律的窗口,而且是一个加强版,传统经济周期和波动幅度在币圈被快进和增强,能给参与者最强的刺激,赚钱是迅猛的,亏钱也同样是惨烈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投资理财是一个厚积薄发、先难后易的过程,要想正确决策跑赢趋势,有两个方式,一是经验,若你经历过几次春夏秋冬,当遇到冬天的时候,就根本不慌,你会在秋季就做好准备,当你经历几十次的时候,你就可以总结规律,能精准地预测天气变化。指导中国几千年农业生产的二十四节气就是经验的产物。

二是清醒思考,独立判断。一个地产周期至少15 - 20 年,人生的黄金时间也就20 年,经历一个周期就结束了,错过或者失败了,就没机会再来一次了。这种情况下,靠经验行不通,必须能看到未来,要有超越普通人的眼界和信念。普通人看未来  3 个月,你要看到 3 年,所见不同,所思不同,所做必然不同,你和大众做出相反行为的时候,能不能顶得住压力,不产生自我怀疑,这需要信念。


知往鉴今


人们常常因为贪婪蒙蔽双眼,疯狂地将资金投入到币圈,投入到一知半解的项目上,盲目追涨;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焦虑担忧,不知该不该清仓出手,犹犹豫豫,痛苦难熬。 在频繁操作中,以为能跟上趋势,最后能不被收割就谢天谢地了。

回到上文的问题,为什么李嘉诚能做出反常识的判断? 他多次回答过,他只读过几年书,并不是天才,他只是长期坚持简单原则:头脑清醒、保持冷静、广泛收集信息、在顺境的时候不过分乐观,在逆境的时候不过分悲观。

1967 年他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情况后,李嘉诚得出的答案是,中国政府不会武力收复香港。历史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为什么他一直有钱投资?

李嘉诚1958年涉足地产,他是生产塑料花出身,要从事地产,本钱少,零经验,股东也不是很支持,此时他面临一个选择:是采用租赁物业的模式,还是采用预售楼花的模式。当时香港地产有两种盈利模式:一种是租赁物业,也就是将建好的房子租出去,靠租金回流来支撑新地产的建造;另一种是预售楼花,就是在建造房子之前就将房子的购买权卖出去,提前获得资金。预售楼花是当时香港地产的主流模式,就是今天的开发商预售+业主按揭贷款。 李嘉诚选择了第一种,最笨最慢也最稳健的方式,尽可能地不靠银行,依赖公司收入滚动发展,宁可少建或者不建,建好的物业也只租不卖,不跟随行业盲目发展。 在1965 年银行爆发危机时,依赖银行的地产商纷纷倒闭,而李嘉诚旗下的物业开始进入回报期,现金流越来越强,支撑了李嘉诚的抄底计划。

说实话,李嘉诚的这些做法,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来看,没有任何技巧,一点也不高明,甚至让人觉得呆笨,有意思的是,这种简单策略经过长期实践,十分有效。

我认为,今天仍然可以从这位老人的经历中汲取智慧养分,关于如何在过热的市场中保持头脑冷静,他曾说过:其实想要自己保持冷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你分清楚什么是‘投资’,什么是‘投机’就可以了。看似相似的两个词语,其实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投资是长期的事情,甚至是关乎自己一辈子的事情,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不是一时的‘冲动’。


不要投机


不要短期投机,要做相对稳定的长期投资,最好是做长期投资者中相对保守的那个。人的一生精力有限,财力有限,把握住几个有价值的项目,长期持有即可。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声明:所有在本站发表的文章,本站都具有最终编辑权。本站全部作品均系微算力原创或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所产生的纠纷与本站无关。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站联系。

相关推荐

  • 微信:aspcool
  • QQ:580076
  • 手机:18992859886
  • 工作时间:9:00~18:00(周一至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