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区块链年度回顾:乘风破浪的2020——服务实体经济篇
前言
2020年行将结束,这一年,区块链行业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是公链生态的爆发式增长?还是区块链应用的蓬勃发展?亦或是政策方面的重大利好?万向区块链于2020年年末,推出四篇重磅年度回顾系列文章:《公链篇》、《应用篇》、《服务实体经济篇》和《监管篇》,记录一个乘风破浪的区块链发展之年。
下文为年度回顾系列之——服务实体经济篇,作者: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一起来回顾2020年区块链在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
2020年是区块链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全球主要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和应用区块链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这一年中,区块链在抗击疫情、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01
抗击疫情
2020年春节前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区块链企业和从业人员积极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抗击疫情中。区块链技术已经在慈善公益、疫情数据和产品溯源护等领域得到应用,并在公共事务治理、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等领域具有很大潜力。
(一)慈善公益
区块链自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等特点,是解决上述红十字会存在的诸多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区块链可以在慈善公益中发挥以下四方面的作用。
第一,公开和透明是对慈善公益的基本要求,区块链上可以记录慈善公益中涉及到的全部环节和所有信息,包括物资募集、物资分配、物资使用情况等,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区块浏览器实时监控物资的去向。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安全地解决信任问题,是区块链的优势。
第二,在传统的慈善公益模式下,很难对诈捐等行为进行追责。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慈善公益后,记录在区块链上的信息不可篡改,如果出现了诈捐可以迅速追责,这对所有参与者都是一种有力约束。
第三,在区块链上可以使用智能合约设置善款的使用规则,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减少人为干预。所谓“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通过区块链和智能合约让捐赠者与受助人直接点对点对接,可以真正做到定向捐赠。
第四,区块链也具有匿名性的特点,可以根据捐赠者的要求保障捐赠者的隐私。
在这次疫情中,很多区块链公司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慈善公益中,这是这次疫情中区块链技术应用最多领域。
万向区块链联合万向信托打造的“万向慈善信托账户管理平台”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慈善信托账户管理平台,有利于捐赠人直接管理账户体系,并能对捐赠人账户的关键文件和资产进行存证,对关键事件的发生时间进行历史溯源等。目前,已有客户通过该账户管理平台以商品物资形式向新冠肺炎武汉定点医院定向捐赠500万元,用于为一线医务人员免费提供和配送餐食。
由趣链科技开发、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公司负责业务运营的慈善捐赠溯源平台“善踪”利用联盟区块链网络,为本次疫情中慈善捐赠提供全链路可信、高效的解决方案。需求方通过平台可以方便快捷地发布信息,捐赠方能够根据需求完成捐赠。整个捐赠的流程清晰、透明,可以提升公众对慈善事业的信任度。
(二)疫情数据
在疫情期间,公众对于最新的疫情数据的需求非常高。区块链的分布式、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可以在这个领域发挥优势,为公众提供真实且及时的疫情数据。同时,链上数据可以追溯,如果出现谎报和瞒报的问题可以迅速追责,这对于疫情数据发布部门是一个有力约束。
广州市南沙区疫情防控协同系统于正式上线运营。该系统基于“南沙城市大脑”,运用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汇总整合疫情重点关注人员、最新疫情数据、资源调度等各类防疫信息,打通各部门的数据,着力打造统一的疫情防控指挥中心。南沙区疫情防控协同系统主要包括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疫情汇总管理、防疫物资管理、企业复工管理、疫情防护信息上报等五大功能模块,纵向对接广州市数据,横向实时打通区内政数局、政法委、来穗局、卫健局等多部门数据,实现跨部门多源数据对接。
上海静安区临汾街道上线了“智慧临小二”平台。该街道内的20多个社区、688个商户及2万余人次的口罩预约、回沪登记、健康打卡、访客登记、社区关爱服务,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完成。在这个平台上,大量数据都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电子签名、存证,不可篡改。此外,借助区块链,许多需要当面接触的工作也可线上完成,大大降低了人群接触风险。
(三)产品溯源
进行产品溯源的主要过程是:生产者将带有可识别标志(如二维码)的产品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运输过程中的工作人员记录产品的物流信息,消费者可以在购买前通过扫码等方式获得该产品的详细信息,完成产品溯源。但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产品溯源的第一步是将产品信息准确地记录到区块链上。这里就引申出区块链的能力边界问题,即数据信息上链时的准确性是区块链技术无法保证的。也就是说,单从数据上链这个步骤看,区块链会将数据记录下来,但区块链技术并不能确保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其次,产品溯源需要生产商对产品进行唯一性标识,这个标识如果做在包装袋上,不足以起到安全作用,因为包装袋与产品是分离的,不法分子完全可以回收包装袋或伪造包装袋。但对于粉状或液态的产品来讲,唯一性标志又不得不做在包装袋上。并且,唯一性标志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
第三,产品溯源需要记录打包后的所有流通环节的信息,包括运输、出入库、封包、拆包等各个环节,这些流程可能是不同的公司操作的,这要求每个公司都要配合上链,要有专门的信息识别设施,做到无缝衔接,否则信息就会中断。如果追究操作人员的个人责任,那这个过程溯源还必须把每个环节的操作人身份信息上链。这些要求都会增加参与公司的成本。
目前来看,产品溯源和前文提到的慈善公益中实物捐赠面临相似的问题,单靠区块链没办法完成,需要配合AI、物联网等技术,并且还需要完善的监督机制。
在这个领域,支付宝推出防疫物资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利用蚂蚁区块链技术,对物资的需求、供给、运输等环节信息进行审核并上链存证。同时,支付宝还向疫情相关小程序开发者提供区块链算力永久免费、专项资金支持。
(四)医疗数据共享
目前我国医疗数据平台在数据收集和共享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包括,数据权属关系不明确,数据所有者缺乏对数据的控制权;数据利用率不高,价值还有待挖掘;数据篡改失真、记录遗漏、个人隐私泄露;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共享的动力不足等。这些问题对整个医疗体系水平的提升带来阻力。
医疗数据具有明显的特殊性。首先,医疗数据涉及到更高的隐私性和敏感度,因而对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医疗数据需要各个参与方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协同计算,涉及到的数据容量大,协同要求高。第三,各国、各行业、每个人都存在数据主权、数据产权、数据隐私的确权和保护需求,坚实可靠的数据确权和数据隐私保护,是跨国、跨行业、跨个人大规模合作的前提条件。
在医疗数据共享领域,区块链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是使用者可以在不泄漏原始数据的情况下完成协同计算;其二是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公开透明可验证,保证医疗数据的真实性;第三是利用区块链的密码学技术,将用户的数据以加密形式存储,保护用户数据的隐私。
在本次疫情中,将案例信息上链,可以让所有医护人员能实时掌握疫情发展状况,让科研人员能在非疫区也能进行研究。同时,区块链采用的密码学技术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保护患者隐私。
需要指出的是,医疗数据共享需要政府层面的政策和法规支持,并不完全是医院层面可以决定的事情。同时,医疗数据非常庞大,将所有原始数据写到链上并不是最佳方案,可行的方案是将关键数据提取出来进行加密得到一个hash值,然后这个值写到区块链上,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查询和调用。
(五)民生服务
疫情期间,因为交通阻隔让很多经济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在提高融资便捷性方面,文件指出,建设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为参与政府采购和国企采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确权融资服务。
央行广州分行已下发通知,将对辖内从医院、农贸市场和公交行业回收的现钞予以销毁。商业银行先对上述场景回收的现钞进行全额清分、消毒,做好特殊标识后,上交至央行广州分行。央行广州分行对这些现钞做二次消毒,进而销毁,不再投放市场。如果推广使用数字人民币那么可以免去这个麻烦。
(六)公共事务的治理
公共事务的治理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事情,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区块链应用,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公共事务的治理模式,解决多方信息共享和多方协同效率的问题。
以病人入院治疗为例,社区负责人集合社区内病人,运输部门派司机接送,医院人员负责办理手续并入院。但由于几方之间没有协调好,大量病人滞留在外无法入院治疗。因此,公共事务的治理往往需要多方参与,需要大规模协同作战。区块链被设计成一个多方参与记账,共享一个账本的“总帐系统”。区块链分布式总帐系统,就是一个帮助建立大规模协同作战系统的技术,从而实现开放节点接入许可、依据各自角色担任特殊节点、共享所有数据、共同确认数据、分别负责各种任务等多个方位协同。
还有在疫情中很多公司采用了分布式办公,以及未来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共享经济、零工经济,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经济激励并发扬光大。
总的来说,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暴露出来很多短板和不足,主要包括:多方协同的效率不高,捐赠物资的使用和流向不透明,产品溯源的难度大,医疗数据不能合理共享,信息公开和隐私保护之间难以平衡等。针对这些短板和不足,区块链已经在其中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总体来看,区块链技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并没有特别突出。
第一,面对疫情,区块链可以在公共事务治理、慈善公益、产品溯源、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等领域发挥其优势和作用,这次疫情可能会给区块链的发展带来契机。
第二,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点,但也有能力边界。在一些场景中,区块链需要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共同完成任务。同时,运用区块链技术也需要一套健全的监督机制。
02
物联网
根据国家发改委对“新基建”的界定,区块链属于新技术基础设施,物联网属于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区块链兼有信息互联网和价值互联网的功能,对应着区块链的两类应用方向,并与物联网有很多结合点。“区块链+物联网”将在新基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区块链+物联网”的可行性
大部分物联网设备能够运行哈希算法和公私钥签名运算。物联网数据主要存放在云上和物联网设备本地,少量结构化数据可以直接写入区块链,大部分数据是以哈希摘要的形式上链。物联网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能在相当程度上保障数据源头的真实准确性。数据自动上链,减少了人为干预,有助于保障数据在上链环节的真实准确性。上下游、不同环节的物联网数据上链,通过相互校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数据上链的真实准确性。对物联网数据的分析,主要在链下进行,包括云上、边缘和物联网设备本地等渠道。区块链主要只是提供一个借口,供查询链上数据。只要针对应用场景做好可编程设计,物联网设备能够参与数字货币交易并调用区块链内智能合约。
“区块链+物联网”的结合的一个基础要求是,通过模组或更复杂的芯片技术对物联网设备引入唯一ID,即数字身份(公私钥),在硬件底层实现,不可篡改。物联网设备的ID广泛应用在物联网数据记录、上云、上链以及数字货币交易等方面。这样,物联网中的数据存储、传输和挖掘以及价值交互就能以可信方式进行。区块链作为分布式信任基础设施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提高物联网数据的安全可信,这适用于存在云上以及物联网设备本地的数据,以及少量写入区块链的数据。第二,为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字货币交易提供基础设施。
(二)“区块链+物联网”的应用
紫光展锐与万向区块链、摩联科技、广和通联合推出了基于“物联网芯片+区块链”的底层可信数字化解决方案(图1)。这一方案围绕紫光展锐的Cat.1芯片产品——春藤8910DM和摩联科技自主研发的承载在蜂窝物联网平台上的区块链应用框架BoAT(Blockchain of AI Things)而展开。BoAT支持物联网设备的可信数据上链。BoAT不仅可以实现设备链上标识生成和数据上链,还支持利用蜂窝物联网平台安全能力和根信任,实现设备链上链下的数据关联验证和确权,并在物联网机器支付、物联网设备管理和物联网资产使用权管理这3个场景中做了应用试验。春藤8910DM成为全球首款支持区块链技术的Cat.1 bis物联网芯片平台,基于春藤8910DM的物联网设备具备访问区块链和调用智能合约的能力,确保在数据上传到云的同时将数据特征值上链(主要是哈希摘要上链),实现“链上-云上”数据可信对应。广和通在该方案的基础上,推出了全球首款Cat.1区块链模组L610,将在智慧农业、车联网等行业中创新商业新模式。
相关推荐
最新快讯
-
贝莱德BUIDL Fund向某未知地址转移100万枚USDC2024-10-30 20:46:44
-
彭博社预计明年新会计制度将使 MicroStrategy 由亏损转为盈2024-10-30 20:39:46
-
贝莱德ETHA的以太坊持仓市值接近12亿美元2024-10-30 20:31:58
-
Starknet 跨链桥 StarkGate v2.0 Beta 版在主网上线2024-10-30 20:30:01
-
Owlto发布技术白皮书,提出以意图为中心的全链流动性解决方案2024-10-30 20:20:19
-
SUI跌破2美元2024-10-30 20:17:36
-
UNI跌破8美元2024-10-30 20:15:57